首页 / 快报 / 1小时37组数据比对,结束亲人14年离散!

1小时37组数据比对,结束亲人14年离散!

从接到报警发现流浪男子到反复比对确认信息,再到为他联系上200公里外的家人,仅用1个小时。
近日,在东营市公安局东营分局侦查中心多平台数据强力支撑下,民警通过海量信息比对,成功将失散14年的男子送回家人身边。
37组关联信息比对筛查后确定身份
1月15日上午,北京铁路公安局神华公安处东营西站派出所接到报警称,在管辖铁路沿线发现一名男子正沿着铁轨流浪,询问情况时男子不愿与人交流。为避免危险,铁路工作人员拨打了报警电话。接警后,民警立即前往现场。
“铁路沿线非常危险,你怎么一个人在这里?”面对民警询问,男子始终反应抗拒,一直没有回应。出于安全考虑,民警将男子带回了派出所。经过简单交谈,民警发现男子说话含糊不清、答非所问,无法核实身份信息。
“他是不是附近居民?”处警民警抓紧联系辖区所在地的东营市公安东营分局六户派出所。派出所民警王超立即对男子的身份信息开展调查。在发动义警并与指挥中心联系后,王超发现近期辖区并没有人员走失警情,扩大搜寻范围无疑是大海捞针。
男子是不是外地走失人员?看他的状态应该是残疾人员,是否办理过残疾证?王超大胆分析,并以此为线索,向东营分局侦查中心发起数据支持请求。侦查中心以王超提报的相关信息为参照主体,从多个数据平台关联出37组人员,经过再次碰撞筛选,成功比对出失散14年的小温,还发现了小温家人发布的寻人信息。
“过去遇到失散人员,需要发动辖区义警和兄弟单位协助对走失警情逐一比对,不仅耗费时间长,成功率还比较低。去年以来,分局集约化建设了侦查中心,把所有的数据资源汇总到一个部门,我们处警同时发起数据支持请求,数据分析民警和我们同步工作,相当于大数据在后台跑,我们在现场查,就像电脑的多核运转,不管是寻找走失人员,还是侦查研判案子,都大大提速。”王超告诉记者。
失散14年姐弟三人紧紧相拥
“这是真的吗?我们已经找了他14年了!”1月15日上午,家住青岛平度市的温女士接到王超打来的电话,抑制不住激动情绪。当她们看到民警发来的照片,一眼就认出这就是失散多年的弟弟。当天中午,温女士就和妹妹及小弟一起,驱车赶到东营。
1月15日下午3点,在东营市公安局东营分局六户派出所和北京铁路公安局神华公安处东营西站派出所民警的见证下,姐弟三人紧紧相拥,14年离散的辛酸苦辣瞬间迸发,一家人泪如雨下。

图为失散14年后姐弟相认。
“我见到弟弟时,抓着他的手,眼泪就掉下来了……感谢两家派出所民警的努力让我们一家人终于团圆,可以过个好年了!”温女士激动地说。
一次警务联盟的密切联动
记者注意到,从报警到信息筛查,属地铁路公安与六户派出所有着良好的警务联动。
“东营区辖区有油地铁公安派出所33个,职责分工不同但是维护平安的目标一致,为此,分局依托六户派出所构建了‘平安城南’警务联盟,与辖区北京铁路公安局、济南铁路公安局和滨海公安局相关派出所建立联动机制,整合区域资源,推动优势互补,做到信息资源联享、矛盾纠纷联调、治安巡逻联防。”东营区副区长、东营公安分局局长周强说。
据了解,2023年以来,东营公安分局六户派出所共通过“平安城南”警务联盟处理治安案件20余起,协商解决矛盾纠纷15起,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22人次。

图为民警见证团圆一刻。
数据赋能是致胜“秘诀”
1小时37组数据比对背后,是强大的信息数据支撑。根据建立完善“专业+机制+大数据”的新型警务运行模式要求,东营公安分局成立了侦查中心,融合反电信诈骗、视频侦查、刑事技术等5个分中心一体作战,推动数据赋能更好地由“条线分割”“单兵作战”向“融合研判”“集成作战”转变。
“侦查中心主要开展各类案件的后台分析、基层管控的参谋辅助、数据模型的研发管理、数据信息的归集研判等工作。”据东营公安分局侦查中心副主任苏世毅介绍,为充分发挥数据支撑效能,东营公安分局打破传统业务分工,成立了由分管副局长担任主任,刑侦、分析和反诈三个常驻副主任各司其职的工作架构,全面整合部、省、市信息平台,将10家互联网单位、4家运营商、16亿条数据资源有效整合,吸纳具备刑事侦查、数据分析等专业特长的精干力量,形成“兵团作战”最优模式。
据统计,2023年以来,侦查中心为全警提供数据研判3000余次,直接参与办案626起,支撑办案1027起,抓获各类违法嫌疑人869人。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